盛夏的烏蒙高原,蒼山如海,峰巒疊翠,生機勃發。
碧波萬頃的支嘎阿魯湖畔,織金50萬噸/年聚乙醇酸(PGA)項目建設工地熱火朝天;高聳入云的貴州之巔韭菜坪,無限風光生“綠電”,源源不斷輸送大山外;赫章縣海雀村,萬畝林海讓“空氣”賣成了錢;高速路穿山越壑,“復興”號風馳電掣……高原處處涌動高質量發展浪潮。
2018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對畢節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要著眼長遠、提前謀劃,做好同2020年后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著力推動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創新,努力把畢節試驗區建設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示范區。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畢節兒女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和勇毅,徹底撕掉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簽,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圍繞“四新”主攻“四化”,在推動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創新上不斷探索,努力把畢節建設成為百姓富、生態美、活力強的示范區。
畢節,足音鏗鏘,勇毅前行!
加快鄉村振興步伐鄉村宜居宜業
黔西市化屋村,峽谷雄奇,碧水東流,景美如畫。
清晨,村民趙玉學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制作黃粑、準備農家樂用的新鮮食材……“現在生活實現大變樣,日子越來越好了。”他開心地說。
趙玉學曾經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這些年在黨的脫貧攻堅好政策扶持下,搬離了“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方,通過勤勞苦干,一舉摘掉了貧困帽子。
如今,脫貧摘帽后的化屋村邁上了鄉村振興大道,鄉村旅游越來越火,頭腦活絡的趙玉學吃上了“旅游飯”,年收入超過5萬元,一家人日子越過越甜美。
畢節,地處黔之西北,烏蒙腹地。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群峰聳立,溝壑縱橫,土地破碎,石漠化嚴重,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
黨的十八大以來,畢節市弘揚“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精神,聚焦“盡銳出戰”、聚焦“務求精準”、聚焦“目標標準”、聚焦“協同作戰”、聚焦“作風保障”,一舉撕掉了千年絕對貧困標簽。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脫貧之后,畢節市大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打出“組合拳”,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同時緊緊圍繞“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實行分類分級逐步推進,劃分鄉村振興引領示范縣、鄉村振興重點推進縣和鄉村振興夯實基礎縣。確定鄉村振興示范引領鄉鎮66個、鄉村振興重點推進鄉鎮158個、鄉村振興夯實基礎鄉鎮51個。堅持市級統籌、部門協作、縣鄉村具體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分級負責、壓實責任、協同推進,打造鄉村振興改革創新“試驗田”。
走進國家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納雍縣厙東關鄉陶營村,滿山櫻桃樹枝繁葉茂,一棟棟小洋樓掩映在綠樹叢中……“2021年,全村櫻桃年產值超過300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萬元。”村黨總支書記肖軍話語中滿是自豪。
如今,烏蒙深處,村莊美、村民富的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探索綠色發展路徑增強發展動能
松風起,濤聲陣陣。赫章縣海雀村黨支部書記文均福望著爺爺文朝榮帶領村民種下的萬畝林海,感慨萬千:“我們拿到了全省第二張林業碳票,涉及林子7300余畝,價值100余萬元,‘空氣’賣成了錢啊!”
探索推出林業碳票,在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破解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問題,是畢節市探索綠色發展路徑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畢節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綠色理念貫穿到空間布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之中,探索綠色發展路徑。
畢節,逐綠而行!
不負綠水青山,方得金山銀山。過去5年,畢節市完成石漠化治理84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2645平方公里,礦山環境治理等生態保護修復183.25平方公里,營造林828.37萬畝,國儲林項目加快推進,森林覆蓋率達60%。
依托良好生態,畢節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威寧蘋果、赫章核桃、織金皂角、納雍櫻桃、七星關刺梨、大方天麻等特色產業迅速發展,成為群眾增收致富“財神”。
依托煤炭資源,畢節大力建鏈強鏈補鏈延鏈,讓煤變成電從空中走,建成投產黔希煤化工項目,大力推進織金50萬噸/年PGA項目建設,推動煤炭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
依托群山之巔的無限“風光”,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數據顯示,2021年,畢節新能源裝機位列全省第一;新能源發電總量達到65.98億千瓦時,位列全省第一。
以綠色為發展底色,畢節圍繞“四新”主攻“四化”,全力推動工業大突破、城鎮大提升、農業大發展、旅游大提質,把高質量發展的“論文”書寫在烏蒙山間、烏江之畔。
推動人力資源開發夯實人才支撐
赫章黔草堂(貴州)金煌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半夏種植基地,工人們正忙著鋤草。“這是我們選育的新品種,它的抗病蟲害能力和產量都遠遠高于老品種。”該公司副總經理江艷華說。
江艷華是赫章縣首批通過產業項目引才的高層次人才之一。作為清華大學畢業的生藥學研究生,她多年來一直從事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規范化種植等。
到赫章工作后,江艷華完成了西南地區藥用植物種苗繁育國家聯合地方工程研究中心的組培工廠建設,修訂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赫章半夏的標準,推動了赫章半夏產業的發展。
高質量發展,人才是關鍵。畢節市牢固樹立“人力資本是第一資本”“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通過“外引內培”的方式大力匯聚人才、培養人才,為畢節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畢節市通過實施“人才強市”引才計劃和“揭榜掛帥”引才制度,常態化開展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引進工作。2013年以來全職引進各類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3299人,其中博士47人、碩士1179人。
同時,畢節市不斷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緊扣“四化”和鄉村振興需求,通過舉辦各類專題培訓班等形式,并借助東部協作東風,采取“組團式”方式和互派掛職方式培養了一批黨政干部和教育、醫療、產業等領域人才。通過大力實施教育提質工程,推動職業教育發展,通過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共建,圍繞訂單培養、學生實習實訓、教師企業鍛煉等,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創新機制,多措并舉,畢節市人力資源開發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市人才資源總量提升到96萬人。不斷匯聚的人才推動了畢節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加快了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進程。
深化體制機制創新激發發展活力
“方便,快捷。”貴州水投畢節水庫運營管理畢節有限公司總經理費騰回憶起2021年9月30日辦理企業開辦手續時,感慨萬千,“我中午12點線上提交材料,12點半就收到回復,下午就領到相關證件。”
2021年5月,畢節市全面啟動企業開辦“一日辦結”便利化服務,創新推出“四減一降”集成服務套餐,將手續辦理時間從以前的平均2.5個工作日減至1個工作日,做到了當日辦結。
只有破除藩籬阻礙,才能激活發展活力,加快發展步伐。過去5年,畢節市不斷推動全面改革,深化體制機制創新,把深化體制機制創新作為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的動力之源,在破局開路、迎難而上的改革征程中不斷迸發巨大能量。
把支部建在自然村寨、生產小組和產業鏈上等改革經驗獲中央領導肯定。以創新引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在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中獲通報表揚。“三建一進”統一戰線服務改革發展經驗獲全國統一戰線工作實踐創新成果獎。“黨支部領辦集體合作社”、“畢須辦”政務服務品牌等獲國家、省有關領導肯定。
5年來,畢節市基層黨組織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建設等122個方面353項重大改革舉措相繼落地。其中,獲省級以上肯定推廣的有亮點、有特色、有成效改革創新項目105項,一批改革實踐領跑全省甚至全國,展示了畢節改革創新、奮發有為的良好形象。
敢為人先,方能革故鼎新。畢節市將以更加有力的舉措和更加堅定的信心深化改革、開路破局,以高質量改革助推高質量發展。數據顯示,2021年,畢節地區生產總值達2181.5億元,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63元、12441元,森林覆蓋率達60%。
巍巍烏蒙巋然屹立,滾滾烏江一路東流。隨著國務院批復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規劃》,畢節市又一次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900多萬畢節兒女將抓住機遇,擼起袖子,鉚足干勁,苦干實干,把《規劃》實實在在落到實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在烏蒙深處鋪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