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so4ck"><nav id="so4ck"></nav></dd>
  • <nav id="so4ck"><code id="so4ck"></code></nav><dd id="so4ck"><nav id="so4ck"></nav></dd>
    <optgroup id="so4ck"></optgroup>
    <xmp id="so4ck">
  • <nav id="so4ck"><code id="so4ck"></code></nav>

    貴陽貴安2022年農村“五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發布時間:2022-07-01 14:15    所屬類目:貴陽要聞   文章來源:貴州貴安新區辦公室

     

      6月30日,記者從貴陽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貴陽貴安農村“五治”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目前,貴陽貴安2022年農村“五治”工作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目標,取得階段性成效,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新進展。
     
      堅持清建管用,農村“治房”有新面貌。貴陽貴安通過建立“一房一檔”,探索解決無證房、一戶多宅等歷史遺留問題的有效辦法。同時,啟動659個村的村莊規劃編制,出臺《貴陽市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宅基地建房管理的實施意見》,編制《貴陽貴安農村村民住宅通用圖集》,合理布局農房建設區,引導村民集中建設居住;將農村宅基地“一書一證”(批準書、規劃許可證)審批權限下放委托到鄉鎮政府,建立“一站式”審批管理服務窗口,提高監管能力。出臺《貴陽市2022年農房風貌整治實施方案》,對10000戶農房開展風貌整治,目前已啟動建設6462戶、完工4089戶,全市共排查農村房屋46.5萬棟,整治農房危房3968棟,實現農村危房動態清零。制定《貴陽市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示范創建工作方案》,在6個區(市、縣)設立10個示范點進行試點,鼓勵通過交易平臺流轉、包裝開發利用、土地整理入市等方式,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形成了開陽水東鄉舍“622”、清鎮紅楓湖“1+3”等盤活利用模式。
     
      堅持安全達標,農村“治水”有新變化。以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為目標,堅持飲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體“三水同治”。通過印發《貴陽貴安2022年度鞏固提升農村供水保障工作方案》,按照“建大、并中、減小”的思路,優化農村供水工程布局。2022年共啟動建設供水保障工程15個、完工1個,總體形象進度達54.11%。目前,貴陽貴安共有農村供水工程2842處,涉及農村供水人口198.07萬人,100人以上農村居住地的集中供水率達97.46%;探索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模式,啟動開展154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實施7個污水治理示范試點,優化“一戶一策”污水處理工藝,做好黑水、灰水源頭治理。同時,全面調查評估已建的日處理規模5噸及以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對非正常運行的設施進行提升改造。目前,貴陽貴安共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2801套,設計日處理量約2.3萬噸,設施正常運行率達90%以上;全面排查出農村黑臭水體56條,采取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等措施,編制整治方案和推進計劃,堅決消除農村黑臭水體。今年開展黑臭水體治理18條,目前已完成治理7條。
     
      堅持分類減量,農村“治垃圾”有新進展。圍繞“農村外運減量至50%”的工作目標,以“干濕分類”為重點,緊盯“四個環節”(第一次分類、第二次分類和收運、第三次分類和初次處理、終端處理),采取“五點減量法”(可腐垃圾“漚”一點、煤渣灰土“埋”一點、可回收物“賣”一點、有害垃圾“收”一點、其他垃圾“運”一點)推進農村垃圾治理工作。截至目前,貴陽貴安開展入戶宣傳33.5萬余次、壩壩會4900余次、主題宣傳活動800余次,倡導垃圾“干濕分類”,引導群眾自覺參與農村垃圾治理;選取135個村作為示范試點先行先試,建成農村“治垃圾”示范村86個,帶動全市881個行政村因地制宜開展垃圾治理工作;通過完善垃圾分類收處體系并啟動實施全市67個鄉鎮轉運站收集間、135個示范村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收集點、135個首批村級漚肥沼氣池項目建設;全市67個鄉鎮、881個行政村、6889個30戶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實現全覆蓋;密閉運輸通過壓縮打包處理后的垃圾至垃圾終端處理設施進行無害化處理,減量工作效果明顯,其中,開陽縣2022年以來就地處置濕垃圾11348噸、可回收物回收利用5207.5噸、有害垃圾收集0.5噸。
     
      堅持系統治理,農村“治廁”有新突破。統籌推進治廁治水同治、室內室外廁所同治、公廁私廁同治,有效解決“小廁所、大民生”的問題。2022年,計劃建設農村戶廁79866戶,目前已開工建設60988戶,占比達79.4%;完工33906戶,占比達50.1%。工作中,貴陽貴安聘請農業農村部專家擔任“治廁”首席技術顧問,制定農村“治廁”實施流程和技術指南,組建3487人的市、縣、鄉、村四級技術服務隊伍,落實包保干部、技術指導員、過程監管員“三員”到戶;擬定《農村改廁規程十八條》并探索“數字+治廁”管理模式,圍繞“治廁”選址、施工、監管、驗收等環節,搭建貴陽貴安農村廁所革命數字化平臺,開發并成功上線“筑廁”APP,實現數字化賦能“治廁”。對于30戶以上居住集中村寨,將黑水、灰水納入污水處理廠或一體化設施進行集中治理,并選定6個市級示范村寨試點推進。同時,推進室內與室外廁所同治,公廁和私廁同治并將公廁管護同步納入數字化平臺常態化管理,引導農戶建新拆舊,改廁“進院入室”達91.2%。
     
      堅持移風易俗,農村“治風”有新氣象。緊盯婚事、喪事、其他“三類”移風易俗事宜,按照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三個重點”,促進社風民風持續改善。通過建立“兩書一約一會”制度,全市24.1萬名黨員干部100%簽訂承諾書,50.5萬名干部職工和村(居)民主動簽訂承諾書,1660個村(居)100%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建立紅白理事會。同時,以推行信息線索互通、監督舉報問責、督查考核、創新示范、部門聯動“五項”機制為主要抓手,推進“治風”工作在全市有序開展;針對辦事擾民、鋪張浪費等問題,按照“三統一、一確保”標準(統一場地、統一程序、統一服務、確保安全),有序推進30個移風易俗示范村建設;依托各級媒體矩陣,不間斷向村民宣傳“3、5、15”(婚事1天辦結、喪事3天辦結、婚事&lt;單方&gt;喪事辦理桌數不超過15桌、禮金不超過50元)政策標準,第一時間掌握紅白喜事、收受禮金等情況,及時到酒席現場進行監督,將酒席聚會變為“治風”宣傳會,持續強化“治風成效”。今年以來,紅事辦理4760起,均1天辦結;喪事辦理7052起,其中治喪時間3天內6573起,占比達93.2%;勸阻辦理其他酒席1253起,濫辦酒席得到有效遏制。
     
      (信息來源:貴陽日報)

    熟女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