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so4ck"><nav id="so4ck"></nav></dd>
  • <nav id="so4ck"><code id="so4ck"></code></nav><dd id="so4ck"><nav id="so4ck"></nav></dd>
    <optgroup id="so4ck"></optgroup>
    <xmp id="so4ck">
  • <nav id="so4ck"><code id="so4ck"></code></nav>

    貴陽貴安:奮力譜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發布時間:2022-08-09 19:12    所屬類目:貴陽要聞   文章來源:貴州貴安新區辦公室

     

      全國多地氣溫進入“燒烤”模式之際,貴陽貴安涼爽依舊,綠樹成蔭、碧水穿城,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氣撲面而來,令人心曠神怡,讓人置身于一幅美輪美奐的生態畫卷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赴貴州視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時,要求貴州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培育后發優勢,奮力后發趕超,走出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視察貴州,要求貴州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
      
      作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火車頭、發動機,貴陽貴安牢記囑托,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聚力綠色發展,筑牢生態屏障,奮力譜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全力筑牢生態屏障
      
      綠色是新時代發展的靚麗底色,是貴陽市的城市價值基點。優良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貴陽市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全面推進綠色發展,就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進一步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走進息烽縣溫泉鎮,村前鳥語花香、流水潺潺,村后樹木吐綠、綠滿山頭,宛如一幅水墨丹青畫。
      
      護林員鄭發明正在山間行走,他每日巡山至少要走3萬步,防火、防蟲、防盜木、宣傳政策是他的日常工作。
      
      “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山坡。”鄭發明說,“植樹綠化、巡山監管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還給老百姓帶來了經濟收入。”
      
      昔日荒山荒坡,今日滿眼翠綠的地方何止溫泉鎮。近年來,貴陽貴安科學推進國土綠化,實施森林提質增效行動,拓展營造林用地空間,嚴把營造林質量關,全力提升林草資源總量和質量,推動森林鄉鎮、森林村寨、森林人家等森林體系建設,確保森林覆蓋率每年增長1個百分點以上。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五年,貴陽貴安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完成營造林174萬畝、山體治理1.2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5%,建成各類公園1025個。
      
      2021年,貴陽貴安全面完成涉林直補資金兌現。其中,完成2020年、2021年分別選聘2900名生態護林員的任務,兌現資金2900萬元;全面兌現新一輪退耕還林補助資金,資金兌現率100%,兌現率居全省首位;天然林保護森林管護補助資金發放率100%;落實森林資源管護564.95萬畝,保護率達100.25%。2022年,貴陽貴安將完成6萬畝退化林修復、4萬畝低質低效林改造、2萬畝森林撫育及3萬畝國家戰略儲備林建設的任務。
      
      近年來,貴陽市先試先行,出臺法制條例、設立專門機構、調整政策措施,讓生態保護成為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一道紅線——
      
      制定國內首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地方性法規《貴陽市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條例》,從政策層面筑牢生態文明根基;組建全國首個環保法庭、環保審判庭,明確受理國家機關、環保組織乃至志愿者個人作為原告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集中掛牌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生態保護審判庭、貴陽市人民檢察院生態保護檢察局、貴陽市公安局生態保護分局,在全國率先建成了較為完善的生態文明司法體系。
      
      此外,貴陽市多措并舉堅決打贏打好大氣、水、土壤、固廢、農村五大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開展水源地保護、長江珠江上游生態屏障保護修復、劣五類河流治理等攻堅行動,加強農村面源污染和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推進揚塵污染整治,著力整治車輛尾氣,推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山河秀麗本如是,還看楊柳醉春煙。近年來,從一域到全局,貴陽無山不綠,有水皆清。生態環境持續向好,貴陽的綠色本底更加鞏固、更加奪目。
      
      聚力綠色經濟發展
      
      有林還有業,青山變金山。貴陽市結合實際,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推動“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7月31日,在貴陽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種繁基地,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園區培育的花卉蟹腳蘭。
      
      地處烏當區羊昌鎮的貴陽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根據市場需求緊密聯合貴州農科院、貴州農學院、貴州大學等單位,打造標準化、規范化的種繁基地,并帶動周邊農戶種植培育花卉,大力發展花卉產業。
      
      記者在園區內看到,花卉展示展銷中心集高檔花卉、盆景展示和銷售于一體,有近300種花卉植物。展銷中心設有智能溫室控制系統,工作人員還為棚內的花卉植物制作了二維碼“身份證”,游客通過手機掃描,就能了解該植物的生長周期、栽植方法等信息,還能通過二維碼在園區電商平臺上一鍵購買植物。
      
      按照“園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的發展思路,如今的貴陽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已建成核心區5000畝、輻射帶動區15.5萬畝,形成特色蔬菜、精品水果、花卉苗木、特色養殖、健康食藥、生態茶園六大主導產業。
      
      近年來,貴陽加大產業結構調整,聚焦花卉產業,大力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走綠色發展之路。目前,貴陽市共有苗圃551家,總面積4.08萬畝,留圃苗木花卉2238萬株(袋、盆、枝);建設保障性苗圃基地7個(省級2個、市級5個),建成阿栗花卉大世界、貴鋼花鳥市場、公園路鮮花超市、龍洞堡陽明花鳥文化產業總部、新添花卉市場、師大鮮花批發市場等6個規模化的苗木花卉交易市場。
      
      如今,林下經濟已成為貴陽市發展特色經濟的“綠色生產力”。
      
      2021年,《貴陽市貴安新區高質量發展林下經濟工作方案》印發,提出以發展林下經濟為突破口,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到2025年,林下經濟利用林地面積達230萬畝以上,林業一產產值年增速達6%以上,林下經濟全產業鏈產值達100億元以上。
      
      貴陽貴安將在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系統功能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狠抓林下經濟發展,突出區域特色,大力發展林菌、林藥、林禽、林蜂等林下經濟和林特產業,加快推進林下產品精深加工,推動森林生態旅游和森林康養產業提質升級,打造特色林業產業生產、研發、加工、銷售、旅游、文化等全產業鏈,不斷提高特色林業產業和林下經濟發展的專業化、精準化、系統化、市場化、高效化水平,在推動林下經濟發展上開新局。
      
      合力打造智慧生態體系
      
      近年來,依托大數據發展先行優勢,貴陽市持續開展智慧水務建設,引入基于大數據分析與云計算為核心的水環境與水生態管控技術,在水安全、水生態等方面不斷發力,推進河湖水庫的信息化、精準化、智慧化管理,進一步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有效提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推動河湖長制工作進一步走深走實。
      
      早在2018年,在全面建立四級河長體系的基礎上,貴陽市就開始著手開展河湖大數據管理信息系統建設。2019年10月,貴陽市河湖大數據管理信息系統建成并上線運行,水文水質監測、視頻監控、水系水文遙感、數據傳輸鏈路覆蓋市級32條河流,軟件平臺涵蓋全市98條河流。
      
      該系統可以實時監測各條河流水質數據和視頻信息,對水質異常情況分析并自動報警,便于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直觀了解河流水質水文超標情況,提醒工作人員對超標水質進行核實處理。通過監測數據的接入存儲,還可以對河湖水環境的水質進行分析,為河湖環境治理工作提供數據基礎和方向。面向河湖管理人員提供“河長APP”,通過“河長APP”,河長可隨時用手機查看河流的水質及變化情況,掌握第一手信息,為日常的河長巡河、生態治理等管理業務提供便捷工具,推進河湖長效管護,提升河湖精細化管理水平。
      
      系統建設的數據資源中心,為河湖環境管理、河湖環境信息公開提供數據服務和信息支撐,為各級河長辦及河湖管理業務部門提供統一的數據資源目錄及查詢體系,實現了統一的數據交換、共享和數據服務。
      
      目前,貴陽市河湖大數據管理信息系統已實現巡河電子化、數據實時化、交辦快捷化,同時全過程留痕。市、縣兩級河長制辦公室可以對問題整改落實的每個環節動態監管,推動相關部門共享利用“治水”信息。
      
      河湖長治,清水長流。今年一季度,全市省控以上斷面水體達標率100%,水體優良率(三類以上水質占比)100%。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貴陽貴安將繼續把綠色發展轉化為前進路上的強大動力,持續以高標準、高質量、高品質建設更高水平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加快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提質升級,不斷滿足人民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新期待,奮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爽爽貴陽新未來。

    熟女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