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so4ck"><nav id="so4ck"></nav></dd>
  • <nav id="so4ck"><code id="so4ck"></code></nav><dd id="so4ck"><nav id="so4ck"></nav></dd>
    <optgroup id="so4ck"></optgroup>
    <xmp id="so4ck">
  • <nav id="so4ck"><code id="so4ck"></code></nav>

    貴陽“母親河”重現水清岸綠

    發布時間:2022-08-09 19:08    所屬類目:貴陽要聞   文章來源:貴陽日報

     

      “南明河越來越清澈,周圍的風景越來越美,河邊鍛煉的人越來越多。”今年82歲的劉秀珍是貴陽市一所小學的退休教師,作為土生土長的貴陽人,她見證了南明河的變化。
      
      南明河被稱為貴陽的“母親河”,屬長江水系烏江支流,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全長219公里,其中貴陽市內185公里,中心城區段長約50公里。曾經,南明河中心城區段水質長期處于劣Ⅴ類,一度成為黑臭河。
      
      近年來,貴陽市高度重視南明河治理工作,制定《貴陽市南明河治理鞏固提升工作方案》,精細化、長效化推進南明河各項管理工作;圍繞南明河“除臭變清”工作目標,打響解決南明河流域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攻堅戰;嚴格推行河長制……
      
      2012年,貴陽市啟動南明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2015年,成立由貴陽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南明河及阿哈水庫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大力推進南明河綜合治理;2017年,制定多項措施,陸續攻克困擾南明河久治但難以長清的歷史頑疾,推進南明河流域綜合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貴陽市打出一系列“組合拳”,有效解決了南明河核心段淤積重、水變黑、臭味濃等突出問題,河流自凈能力得到逐步恢復,“除臭”“變清”“景美”治理目標逐步實現。
      
      在南明河邊的活水景觀公園,一大早就有不少市民前來鍛煉身體。今年32歲的市民張菊說:“一到周末,我就喜歡帶著孩子到這里來游玩,我們都很喜歡這個地方。”這座綠樹成蔭、依河而建的活水景觀公園下面,隱藏著一座再生水廠——青山再生水廠。
      
      作為貴陽第一座下沉式再生水廠,青山再生水廠的核心污水處理系統深埋地下20多米,污水處理規模為每天5萬噸,出水水質達到地表水準IV類標準。如今,根據城市排水、功能分區與資源利用,南明河流域沿岸已建成34座再生水廠,其中有16座都是下沉式水廠。地下建廠、地上造園的模式實現了土地利用效能最大化,為同類型城市河流的治理貢獻了“貴陽方案”。
      
      為精細化、長效化推進南明河管理,貴陽充分利用大數據手段。2019年10月,貴陽市河湖大數據管理信息系統開始運行,包含貴陽河湖大數據系統和“貴陽河長”APP,覆蓋全市30條重要河流,建有121個水雨情和視頻監測站點、7個南明河主截污溝污水水質自動監測站、6個水旱災害防御高清視頻監控站點,實現對河流情況的實時監測。
      
      “河水的流速、水位等信息,以及總磷、總氮等水質監測參數,都可以通過貴陽河湖大數據系統查看,這些指標都有清晰的記錄。”市水務管理局河長制工作處工作人員說。
      
      2021年以來,貴陽市通過搭建一個大數據平臺、建設一個水務門戶和一張水務動態監管圖以及N個專項應用系統的“1+2+N”模式,探索智慧水務項目建設,全力推進河湖水庫、污水處理廠等信息化、精準化、智慧化管理,進一步建設南明河精細化管理平臺、大壩安全監測系統。
      
      依托大數據發展先行優勢,貴陽市進一步加強了對水資源的保護,有效提升了城市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了水務管理的現代化水平。目前,南明河全流域25處黑臭水體全部消除,7條主要支流水質全部達標,中心城區段水質穩定達到Ⅳ類,部分區域達Ⅲ類及以上,水清岸綠景美的景象重現在市民眼前。

    熟女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