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如何在農業現代化的戰場上守好糧食安全底線?如何為糧食生產保駕護航?
為了答好這道題,今年4月,省委組織部、省農業農村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組織了2022年激勵農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行動。行動通過“揭榜掛帥”,以農技人員參與基礎性示范服務和創新性技術競賽的方式組織開展。
其中,糧油生產基礎性示范服務要求全省農業農村系統中涉及糧油生產的農技人員,均要按照正高級、副高級、中初級職稱,分別服務不少于500畝、300畝、200畝,影響帶動不少于500畝、300畝、200畝的標準,深入基層為“糧”服務,通過服務練就過硬的農業技術基本功;“揭榜掛帥”通過發布技術標準較高的榜單,鼓勵農技人員奮力揭榜,通過農業技術服務大比武,點燃了農技人員服務基層、服務產業、服務農戶的干事創業熱情。
自行動啟動以來,全省各相關產業廣貼英雄榜,各路英才掛帥忙。短時間內,高產高效、綠色防控、農業機械化、信息技術等先進適用技術,通過基礎性示范服務和“揭榜掛帥”源源不斷地送到田間地頭、生產一線。
這場范圍廣、程度深的農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行動正助推著全省各地寫好糧食生產答卷!
“今年我們示范點水稻單產要向850公斤沖刺。”6月初,在遵義市播州區石板鎮茅壩村,遵義市農業農村局水稻小面積超高產杜玉婕團隊,正指導村民開展水稻大田移栽。農技專家從種子選擇、集中育秧、水稻移栽、田間管理等細節進行悉心指導,讓水稻栽培新技術成為糧食增產增效的有力保障。
煉苗、運苗、移栽……隨著水稻機械化的推進,一株株翠綠秧苗整齊劃一植入水田,迎風舒展、綠意蔥蘢。
“三夏”時節,田間忙碌。鎮寧自治縣響應全省號召,組織全縣農業技術專家人才下沉村生產一線,與村干部、村民們進行夏季栽種交流,摸清糧油種植情況,為糧食安全生產“把脈問診”。
在農業技術專家的指導下,馬鈴薯種植大戶選擇希森6號、興佳2號等優良馬鈴薯品種,配套覆膜蓋土高產栽培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科學種植管理,獲得了豐產。
農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行動激勵各級各類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生產一線開展技術指導服務,“揭榜掛帥”吸引各路英才“獻計獻策”,更好地服務“三農”,專家直接進村、技術直接到田、指導直接到戶、責任直接到人,提高了群眾的農業生產水平。
結合自身實際,黔西南州農業農村局精心組建團隊,揭下“在不同生態區域篩選適宜種植的大豆品種”榜單,將在13個大豆品種當中篩選出產量高、抗性強、適宜該生態區域的品種。“揭榜掛帥”團隊蹲點調研并下沉指導,全程服務生產,以點帶面提高綠色高產技術的推廣應用,促糧油作物單產提升。
近日,記者到貞豐縣龍興街道五里崗村了解到,該村的大豆玉米種植處于管護的關鍵階段,黔西南州農技專家正在田間開展技術指導,幫助農戶解決病蟲害防治難題。
“開展玉米大豆復合帶狀種植,能夠達到玉米原來的產量不變,還能多收獲一季黃豆。目前,我們的玉米和大豆都進入了管護的關鍵時期,在點上的農技人員會繼續努力,把病蟲害控制下來,完成示范的目標。”黔西南州農業農村局植保質檢科科長、正高級農藝師李思梅對村民說。
今年,貞豐縣完成大豆種植1.8萬畝,其中大豆玉米復合種植4800畝。結合“揭榜掛帥”行動,該縣將繼續發揮農技專家作用,推廣農業實用技術,強化示范引領,提升種植水平,確保穩糧增收。
糧食生產一刻不能緩,“農技人員創新創業行動”一天沒停歇。7月12日,碧江區傳來增產好消息。受省農業農村廳委托,銅仁市農業農村局組織有關專家,對碧江區農業農村局蔬菜中心承擔的凈作鮮食玉米(國悅1號甜)小面積超高產示范田進行測產驗收,實測面積1畝產量為1588.3公斤,超過目標產量88.3公斤。該中心是報名參加全省第一批“揭榜掛帥”榜單組織。
揭下“糧油”榜,掛好“安全”帥。據了解,今年全省糧食生產任務為4156.4萬畝,產量較去年只增不減。但受今年氣候影響,農作物普遍晚播,任務十分艱巨,必須確保重點區域重點作物實現單產大提升。為此,在創新創業行動技術服務總團下設了水稻、玉米、薯類、高粱、油菜、雜糧、大豆花生等7個糧油專家服務工作組。各組專家深入基層,對糧油品種選擇、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等作詳細指導和現場示范,幫助農民群眾提高種植水平。
“這次行動給我們年輕一代農技人員提供了非常好的平臺,讓我們可以更好地展現業務技術、提升能力水平,真正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我們將竭盡所能完成好相關任務。”省級大豆油料專家服務工作組成員、省農作物技術推廣總站高級農藝師凡迪說。
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審核發布榜單226個,吸引了19817名農技人員參與基礎性示范服務,其中全省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參與率達92%以上,開展“揭榜掛帥”團隊1829個(19000余人),對“四個100萬畝”高產領辦示范責任項目、110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任務、347.6萬畝大豆種植任務實現了技術指導全覆蓋,為圓滿完成全年糧食生產目標任務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