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農業“芯” 端牢糧食“碗”
——貴州加快從種質資源大省向種業強省邁進
大暑時節,正是水稻管護關鍵期,在岑鞏縣思旸鎮磨寨村新寨壩區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綠油油的稻田間,村民們正忙著除雜株、追肥料。
“制種的關鍵就是田間管理和趕花授粉,抓好了這兩樣才能保證種子的產量和品質。”磨寨村雜交制種水稻種植大戶陳仁興說。
今年,岑鞏縣落實雜交水稻制種面積3.55萬畝,生產品種81個。岑鞏縣的水稻種業發展是我省良種供應能力穩步提升的縮影。目前,我省已建成1個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大縣(岑鞏),隆平高科等八家全國大型種子企業入駐岑鞏,為省內外提供“貴州生產”雜交水稻良種4000萬公斤。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為打好種業翻身仗,有效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用種安全,近年來,我省加快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加大前沿技術攻關力度,培育多元種業市場主體,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我省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提供支撐。
加快種質資源收集保護
沒有種質資源,農業育種創新將成為無源之水,多樣化的種質資源是種業創新的源頭。
近段時間,在普定縣定南街道陳堡村村民華錦富家里,貴州省農作物種質資源系統調查第三工作隊負責人何建文帶領團隊成員,收集到了一份已經種植70年以上的糯玉米老品種——“陳堡黃糯苞谷”。
“該品種雖然不抗倒伏、籽粒小、產量低,但是口感細膩、糯性足、香味濃,在品質上是其他商業品種不能比擬的。”何建文告訴記者,團隊會將“陳堡黃糯苞谷”帶回貴陽實驗室進行含水量及發芽試驗檢測,確保收集資源都能達到入庫標準。
貴州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據統計,全省物種數量在全國排名第4,豐富的物種多樣性賦予了貴州豐富的農作物種質資源。
自貴州省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行動啟動以來,全省農技人員深入開展農業種質資源普查、系統調查與搶救性收集,加快查清農業種質資源家底。
截至目前,全省共完成了42個縣(市、區)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和收集工作,累計收集地方特色農作物種質資源3.6萬份,其中1.49萬份編入國家種質資源庫保存目錄。
隨著種質資源工作的長期有序開展,我省種質資源保存數量穩步提升,多樣性日益豐富,一個個符合農業生產及市場需求的新優品種將被選育成功并推向田間地頭,種質資源得到更好的保存及創新利用,在推動各地農民增收、產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推進種業科技創新攻關
打好種業翻身仗,除了解決“種源”問題,還要解決技術創新問題。
2021年12月,畢節市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牽頭培育的貴乾半細毛羊新品種,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通過,成功入選國家畜禽新品種名錄,實現了貴州畜禽品種國家審定“零的突破”。
“我們培育出的貴乾半細毛羊羊群,生長發育快,繁殖成活率高、抗病力強,毛肉兩用,市場前景廣闊!”畢節市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宋德榮告訴記者,如今,貴乾半細毛羊已有近20萬只,擁有三個核心種羊場,涉及養殖戶近萬戶。
圍繞地區發展需求。貴州整合省內外資源、技術和人才,開展科研大協作,加快推進種業科技創新,培育出更多優質綠色高效的良種,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貴州省農科院旱糧研究所聯合省內外科研院所和企業,引進遺傳多樣性豐富、抗葉部病害能力強、籽粒品質優的Suwan等熱帶玉米種質群體,并結合省內地方種質以及溫帶材料優勢,先后培育出適合低、中、高海拔區域的優勢玉米雜交種。
在農技專家們的接力奮斗下,貴州種業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玉米自育良種領先西南地區,貴單8號14年來一直是貴州玉米區域試驗對照品種,自交系QR273、熱抗白67和7031等親本為代表組配的玉米品種占西南玉米種業過半市場;油菜自育良種領先全國,省內油菜良種自給率達81.7%,育成的雜交種在長江流域13個省(市)累計推廣面積超1億畝,創社會經濟效益100多億元。
培育多元種業市場主體
扶優企業是打好種業翻身仗的關鍵一招。
今年,長順縣種植的1.8萬畝制種油菜喜獲豐收,產量180噸,產值1080萬元,可滿足100萬畝油菜生產種子需求。
“我們采取‘科研單位+企業+政府+農戶’的模式,建設雜交油菜制種基地。”長順縣種植業發展中心主任劉宗朝告訴記者,通過油菜育繁推一體化模式,長順以八妹農副食品公司為引領,優選油研2020等“高油”“雙低”優良品種,實現油菜良種覆蓋率100%。
培育多元種業市場主體,需要建立種業協同創新平臺,鼓勵種業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聯合育種創新。發揮科研院所在新品種、新技術上的優勢,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上的特長,實現新品種與生產市場的有機銜接。
7月12日,2022年省級財政種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簽約活動在貴陽舉行,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與貴州大學農學院、貴州新中一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省級科研院校、市級科研院所、企業代表簽訂項目任務書,共同加快推進良種聯合攻關、強化科企合作和基地體系支撐,推動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實現優質良種貴州生產。
目前,貴州種業企業實力逐步增強。省、市、縣三級共核發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129個,其中8家被評選為省級育繁推一體化企業,2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同時,省農業農村廳還投資建成貴州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基地現入駐育種單位30余家,科研育種人員300余名。
種優則物豐,糧安則民安。“十四五”時期,我省將圍繞“四新”主攻“四化”,打牢種質資源基礎,推進種業自主創新,提升種業企業競爭力,推動種業基地提檔升級,為我省實現農業現代化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奠定種業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