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把粵港澳大灣區作為貴州擴大開放合作的主攻方向。新國發2號文件提出,支持貴州積極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研究建設重慶經遵義至貴陽至柳州至廣州港、深圳港、北部灣港等鐵路集裝箱貨運大通道。
打造黔粵主通道,夯實融入大灣區的物流基礎。貴州大力構建黔粵間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立體交通網絡,常態化開行貴陽改貌至深圳、廣州、湛江港口的貨運班列,與廣東研究出臺貴州進出口貨物專屬堆存地,引導外貿企業選擇黔粵主通道,力爭將貴州打造成廣東產品西南地區首要集散中心。
黔粵班列雙向開行
鐵路物流邁出關鍵一步
今年1月1日,首趟“湛江港—都拉國際物流港”測試班列從湛江發出,1月11日,貴州到湛江港的黔粵測試班列回返湛江。“上行運輸”和“下行運輸”的成功測試,標志兩地共建黔粵鐵路物流大通道實現第一次“往返開行”。
5月20日,首趟“遵義閣老壩—佛山三水西”多式聯運班列從遵義閣老壩站緩緩駛出,其中部分貨物通過佛山中轉,銷往粵港澳大灣區和馬來西亞、新加坡等。
…………
半年時間,貴州黔粵通道建設取得大踏步前進,這離不開貴州各相關部門積極行動。
省商務廳多次與廣東省發改委、湛江市政府溝通對接。去年12月,貴州鐵投集團與湛江港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明確深化西部陸海新通道和黔粵通道建設,同時加強物流項目、產業聯結等方面的合作。
貴州鐵投集團積極布局鐵路物流產業,依托鐵路優勢著力推進物流基礎設施和物流平臺建設,積極助力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及黔粵物流通道的建設。
貴州鐵投集團下屬貴州省多式聯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貴陽南車站、貴州甕馬鐵路有限責任公司等鐵路部門積極做好貨物準備、運輸組織、運力配置等工作,推動黔粵貨運列車順利開行。
建設貴陽國際陸港
全面提升貨物流通效率
今年3月,貴陽海信電子有限公司的產品搭乘了“貴陽改貌—深圳平湖南”黔粵測試貨運列車。該公司總經理安玉江說:“目前,貴陽海信大部分原材料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供應,產品則主要通過公路進行輸送,黔粵列車的開行改變了單一公路的運輸方式,提高貨物運輸能力和安全性,減少資源消耗和時間耗費。”
安玉江還希望貴州加快建立無水港,將港口功能內移,促進本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
令人驚喜的是,3個月后該期望得以實現。
6月28日,載著36車“黔貨”的黔粵班列經貴陽都拉營國際陸海通物流港發往廣州南沙港、深圳鹽田港。此次測試班列成功開行標志著貴陽國際陸港(無水港)初步具備了國際集拼、海運提單簽發、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入駐、結匯退稅等功能,為接下來全面開港奠定了堅實基礎。
貴陽國際陸港建設是黔粵協作成果的縮影。
6月2日,在廣東省與貴州省就推進貴陽國際陸港建設、推動貴州開放型經濟發展舉行座談交流會上,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小明說:“我們希望以本次會議為契機,繼續參與推動貴州無水港建設,完善陸海新通道功能,重新設計一些通道產品,推動沿海港口功能內移貴州,為貴州企業提供更多物流服務。”
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平鹽海鐵聯運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新表示,將全力配合,積極協助將港口的功能和服務帶進貴州無水港,助力貴州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重構貴州樞紐優勢
企業看好預期搶灘布局
貴州省多式聯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以鐵路為主干、公路為支撐、航運航空相銜接的全鏈條一體化第四方物流服務平臺,開行黔粵班列,是其打通貴州對外物流通道建設工作之一。
該公司總經理唐君松表示,黔粵班列的開行充分發揮鐵路運量相對集中、單位運量較大、低能耗低污染等優勢特點,實現集貨上量,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公司也將采用鐵海多式聯運的方式,吸引貴州周邊城市外貿物流向貴州集聚,為貴州對接“一帶一路”、打造物流集散中心和全國物流樞紐城市提供更多貨源支撐,為貴州外向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此趟班列運輸貨物的集裝箱全部變成海運箱,相當于貨物中途不用二次換箱,通過鐵海聯運將貨物運送到沿海港口,真正實現貴陽國際陸港港口功能前移。”為了成功“護航”6月28日黔粵測試班列,貴陽市物流有限公司攜下屬全資子公司貴州商儲國際供應鏈有限公司組建項目小組,致力在營銷、客服、操作等環節為客戶提供高效、精準和專業的服務。
貴州商儲國際供應鏈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欣說,此次班列測試成功對于貴州本地出口的貨主企業、從貴州采購產品出口的灣區貿易商和海外采購客戶來說,不但實現了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物流時效的提升,而且提供了端到端的一站式服務體驗,可助力“黔貨出山”。
“今年5月,公司成功助力貴州中老鐵路銜接中歐班列首批貨物貨運通關測試成功。如今,在助力黔粵班列雙向開行中,公司通過在廣州、深圳集結貨物運輸到貴州,通過中歐班列將貨物運輸到歐洲。”美麗傳奇(貴州)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剛說,此舉將助推打造連接中國與歐洲的貿易新通道,助力加快貴州樞紐城市的建設,讓貴州以及周邊省份企業的進出口產品集中到貴陽始發,把貴州打造成中西部地區的物流集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