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貴州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和改革情況新聞發布會召開,會議通報了我省在醫共體建設和改革中先行先試探索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切實提升了廣大老百姓醫療服務質量。
目前,我省已有81個縣(市、區)實施醫共體建設試點,其中35個縣納入國家級試點,遵義、銅仁等兩個地區為全省醫共體建設整體推進市(州)。共建設醫共體138個,覆蓋鄉鎮衛生院1403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01個。相關措施及成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抓好政策設計,推動醫共體建設縱深發展。根據黨中央和國務院統一部署,我省充分結合工作實際,立足推動形成“縣強、鄉活、村穩、上下聯、信息通”的新時期貴州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新發展格局。2017年,我省制定印發了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實施方案,正式啟動了醫共體建設試點工作。2019年我省印發了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通知,醫共體建設全面鋪開。2021年省衛生健康委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醫療保障局、省中醫藥管理局等5部門印發了推進醫共體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文件,縱深推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今年,我省又繼續將醫共體建設作為基層醫改工作的重要載體和推動實現分級診療的重要抓手,實施衛生健康水平整體提升攻堅行動,進一步深入推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
突出機制建設,推動醫共體內涵不斷深化。優化重組縣域醫療衛生資源,圍繞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落實縣級黨委政府醫共體建設主體責任,結合實際組建1-3個以縣級公立醫療機構為龍頭、其他若干家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及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成員單位的醫共體。同時,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支持中醫院牽頭建設醫共體。改革縣域醫療機構管理體制,醫共體由牽頭醫院院長負總責,建立由牽頭醫院和各成員單位共同參與的議事決策機制。落實縣域醫共體在日常運行、人員管理和崗位設置、績效考核、收入分配、職稱評聘等方面的自主權。推進縣鄉一體、鄉村一體化管理,醫共體內實行行政、人員、財務、業務、藥械、績效“六統一”管理。建立醫共體內外利益均衡共享機制,以強化基層為重點,統籌協調推進人事、薪酬、醫保支付、醫藥聯動等改革,醫保基金按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核,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加快推進醫療衛生互聯互通信息化建設,全面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率。強化醫共體建設考核評價,由各級衛生健康部門進行監督管理,對醫共體建設緊密與否,從責任共同體、管理共同體、服務共同體、利益共同體4個維度開展評判,從有序就醫格局基本形成、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醫療衛生資源有效利用和醫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4個方面開展績效監測。
圍繞群眾受益,推動醫共體運行平穩有效。進一步壓實地方黨委、政府責任,所有試點縣均出臺了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成立了由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領導小組,成立了黨委、政府牽頭的縣域醫共體管理委員會。部分重點試點縣已經制定了醫共體管理委員會、衛生健康部門、醫共體等三方的權責清單,以及對醫共體及其負責人的考核和監管制度。管理體制逐步理順,責權利關系更加清晰。持續開展國家衛健委“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2021年我省達到推薦標準的機構數量124所,較去年同期增加169%。醫共體牽頭醫院幫助基層醫療機構開展新技術、新項目的總量達到828個,較去年同期增加38%。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明顯增強,輻射帶動作用逐步顯現。2021年全省醫共體牽頭醫院三四級手術占比達到44.29%,較去年同期增加了8.93%。縣域內就診率持續保持在90%,基層門急診人次占比達到56.96%,較去年同期增加0.86%。縣域患者逐年回流,就醫格局逐漸好轉。